資料提供: 牙醫王振名
隨著技術進步,在牙齒矯正的過程中,需要拔牙的機會逐漸減少,大部份個案只需進行「 磨牙」便可讓牙齒有足夠的空間排列整齊。可是不少人聽到「 磨牙」都會感到十分恐懼,甚至覺得比「 剝牙」恐怖。現在就讓註冊牙醫王振名醫生為大家解答各種有關「 磨牙」的疑問吧!
為什麼需要磨牙? 磨牙與剝牙的分別
牙醫王振名指出,隨著現代社會的生活質素提高,人們更容易攝取充足營養,令牙齒體積變大。另一方面,食品加工的科技進步,減少了現代人進食時咀嚼的難度,讓下巴和咀嚼肌變小,導致牙齒生長空間減少,令很多人牙齒變得擠逼。因應不同個案,牙醫會建議用磨牙或拔牙的方法來讓騰出空間,讓牙齒可以透過矯齒療程移動至理想的位置。
如果個案中所需的移動空間不多,牙醫大多會建議磨牙。有些病人誤以為拔牙相較磨牙「 一了百了」,但王醫生解釋,一般的矯齒拔牙都需要拔掉闊6-7mm,而為了讓牙齒看起來對稱,一般都需要同時拔掉一對小臼齒 (圖一),因而更需要病人自律按牙醫指示配戴牙箍才能使牙齒移至預定位置。因牙齒移動的幅度較大,病人在矯齒期間必須每天長時間佩戴牙箍,在牙齒矯正後也需要長期佩戴固定器,防止牙齒移位,否則便會前功盡廢,可見拔牙的方案不一定比磨牙好。
有時候,牙醫會建議拔除阻生智慧齒,讓在牙床尾段騰出空間讓牙齒後移,更能避免智慧齒蛀牙的問題。不過王醫生提醒,這方案通常比磨牙需時更長,因為涉及大牙的移位,一般需要八個月才見成效,個別個案甚至要到療程的尾段才有顯著效果,對於一些需要在較短時間內改善前排牙齒外觀的患者來說,這個方案不太可行。
「 磨牙」時會痛嗎?
磨牙是利用一塊磨砂表面的金屬條(圖二),前後移動磨走牙齒表層不多於0.5mm的琺瑯質,以製造足夠的空間讓牙齒移動。琺瑯質約厚1-1.5mm,而且沒有神經線,大部份人士磨牙後不會感到不適。根據文獻顯示磨牙不會增加蛀牙或牙周病的風險。
磨牙一般分階段進行,每次需時約數分鐘,期間會感到牙齒有輕微拉扯的感覺,與使用牙線的感覺相似。
「 磨牙」會影響牙齒健康嗎?
大部份咨詢矯齒的個案都是因為牙齒擠逼,以王醫生治療的個案為例,當中有八至九成的人都需要磨牙。 磨牙通常分階段進行,根據病人所需騰出空間,每次磨去約0.1mm – 0.2mm的琺瑯質,醫生會持續進行評估,如在每排牙齒磨走10條約0.5mm的牙縫,亦能創造5mm空間讓牙齒排列整齊。
雖然磨牙療程非常普遍,但不少人仍然擔心磨牙會影響牙齒健康。 對此,王醫生表示磨牙對牙齒結構的影響甚小,導致牙齒健康問題更是十分罕見,「牙齒表層由珐瑯質覆蓋,厚度約1-1.5mm,因此牙縫兩側的琺瑯質厚度共2-3mm。一般磨牙過程中只會騰出0.5mm的牙縫,是十分安全的範圍,風險亦很低,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遇過因磨牙而出現牙齒問題的個案。」 不過王醫生提醒,在磨牙初期有小部分人士會出現輕微的牙齒敏感,使用市面上購買到的防敏感牙膏及漱口水,加上避免進食太熱或冰冷的食物就已經可以大大舒緩情況。
此外,有些人擔心磨牙後容易有牙漬問題,需要避免進食深色的食物和飲品。事實上,牙醫在磨牙後會打磨撫平牙齒表面, 使其變得光滑,因此磨牙後也不會特別容易有牙漬出現。
**資料來源: 牙醫 王振名 於 Find Doc 中的訪問
19
Aug
2024
門牙縫變大如何補救?一文分析牙縫變大的原因及矯正方法
牙縫大會影響外觀,亦有可能令到説話含糊不清。究竟門牙縫變大的原因是什麼?牙縫變大應如何矯正和補救? 牙縫變大原因有哪些? 牙縫變大原因有很多種: 門牙縫變大可以矯正嗎? 門牙縫變大是能夠矯正的。常見的矯正方法包括: 牙縫變大應該如何補救? 很多人都會擔心到底牙縫變大如何補救?牙縫大可能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例如牙齒自然移位、牙周病導致牙齦萎縮,或是其他牙患而未有及時治療。要針對這個問題,首先需要定期進行全面的牙科檢查,包括 X 光評估,以確定造成牙縫變大的具體原因。 如果是由牙周病引起的,可能需要進行專業的牙周治療,例如進行深層清潔,以控制感染並改善牙齦健康。對於因牙齒排列不齊或移位引起的牙縫問題,可以考慮進行牙齒矯正,使用傳統矯正器或隱形牙箍改善牙齒排列。 除了以上的方法,牙縫變大還可以如何補救?牙齒修復方法例如使用牙貼面或牙套,可以調整牙齒的形狀和大小。對於因牙齒缺失引起的牙縫問題,植牙是修補牙齒缺失以達至牙齒排列完整性的有效方法。正所謂「預防勝於治療」,無論採取哪種治療方案,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才是最重要的,包括早晚刷牙、使用牙線清潔牙齒及牙縫,以及每年進行牙齒檢查及洗牙,預防牙石積聚並維護牙齦健康。 泓康牙科為你提供專業牙科服務 以上分析過門牙縫變大的原因、牙縫大的矯正方法後,如果仍然對牙縫變大應如何補救有疑問,請向專業牙醫作全面檢查及諮詢。泓康牙科的專業團隊提供一站式的診療服務,如有查詢可WhatsApp 2523 0518 (https://wa.me/85225230518) 與我們聯絡。
19
Sep
2024
小朋友倒及牙怎麼辦?牙醫講解倒及牙成因、壞處及矯正方法
小朋友倒及牙怎麼辦?牙醫講解倒及牙成因、壞處及矯正方法 倒及牙是一種常見的口腔問題,一般的患者下顎會較突出,有機會導致咬字或進食困難等問題,倒及牙亦有可能影響小朋友學習成長。倒及牙如何矯正?泓康牙科以下將與你探討倒及牙的成因、壞處及治療方法。 倒及牙是什麼? 理想的牙齒咬合為上排牙齒稍微覆蓋下門牙,而 「倒及牙」是指下顎牙齒比上顎牙齒更突出,這代表在咬合時下排牙齒會蓋過上排牙齒,導致下唇比上唇更突出,令咬合不正,更會出現「扁嘴」的情況。倒及牙一般分為顎骨性和牙齒性,顎骨性包括下顎生長過長、上顎生長過短和混合性上下顎問題,導致下顎牙骨相對較長,令側面看起來下巴較突出;而牙齒性則包括牙齒生長角度和位置等問題,例如下門牙生向前傾,使下顎牙齒較上顎突出。 倒及牙成因 倒及牙的成因主要是遺傳和後天因素,如果父母其中一方或雙方都有倒及牙,孩子出現牙齒倒及的機會亦較大。此外,如果孩子後天養成不良的咬合習慣使下顎長期傾前亦可能是倒及牙的成因之一。 倒及牙壞處和影響 倒及牙的壞處有哪些?由於患者的下門牙咬在上門牙的前方,可能會導致以下的壞處及影響: 咬字不清:因為下顎牙齒和上顎牙齒的相對位置,倒及牙患者可能會咬字不清,例如 P、F、D、N、S、Z、V、T 等齒音和唇齒音,如果小朋友患有倒及牙,會影響他們的語言學習進度與溝通能力。 進食困難:倒及牙會影響牙齒的咬合,因此某些牙齒在進食時會無法撕開或切斷食物,從而影響咀嚼功能,亦有機會無法咀嚼較硬的食物,例如堅果、瓜子等。 牙齒健康問題:當門牙的切割功能受影響,患者可能需要用後排牙齒來咀嚼食物,有機會增加牙骹的負荷,令牙骹疼痛,長期積累亦可能加快臼齒琺瑯質磨蝕。嚴重的患者由於雙唇無法緊緊閉合,有機會導致口腔乾涸,增加患上牙周病及蛀牙的風險。 自信心下降: 倒及牙令患者的下巴突出,影響外觀,患者或會因此而失去自信心。 倒及牙矯正方案 一般來說,如果患者倒及情況輕微,例如牙齒性倒及牙,可透過箍牙作治療方案,令咬合回復正常。當發現小朋友有倒及牙問題,許多家長會認為要等小孩年紀較大的時候才能接受治療,其實在小朋友還長有乳齒的時候,就可以進行前期的箍牙矯正療程,配戴活動式矯正器,防止倒及牙惡化,改善下顎骨生長,避免小朋友頜骨發育不良,減少將來需要做矯正手術的機會。但如果患者屬於嚴重顎骨性倒及牙,醫生會建議透過顎骨正頜手術矯正倒及牙,但需要等待患者顎骨發展完成才可以開始治療。 泓康牙科 矯正倒及牙問題 倒及牙會影響小朋友的咬字、咀嚼功能、牙齒健康,甚至自信心,因此家長應留意孩子牙齒排列和咬合情況,以及時進行矯正療程。經過了解倒及牙成因、壞處及矯正方案,家長便可以更輕鬆地應對小朋友倒及牙問題。如果家長懷疑小朋友有倒及牙,可尋找牙醫或專科醫生作詳細評估。 如果仍然對相關治療方案有疑問,泓康牙科的專業牙醫團隊提供一站式的檢查及諮詢服務,可透過 WhatsApp 2523 0518 (https://wa.me/85225230518)與我們聯絡。
22
Nov
2021
牙齒有記憶箍牙後應配戴固定器免重頭再箍
箍牙期間,牙齒會根據牙箍所施加的力度移動,一邊的牙骨增生,而另一邊的牙骨同步萎縮。有牙科醫生指,完成箍牙程序後一年,牙腳仍然活躍,特別是成年人,由於牙齒有「長期記憶」,他們箍牙後的牙齒較小朋友更容易往原本位置的方向「走位」。加上牙腳移動的位置並非跟原先完全相同,會有偏差,影響矯正成果,甚至前功盡廢。即使重新箍牙也較難達到最初預期效果。因此,醫生建議完成箍牙的人應每天最少八小時配戴固定器。 市面上固定器主要分三類,首先有傳統金屬固定器,但戴上後會有異物感,且前方有金屬線影響外觀;另一種是固定式舌側固定器,即金屬內箍,固定在前排牙齒的後方,雖然不影響外觀,但最大的缺點是難以清潔,容易堆積食物殘渣。牙科醫生葉倩儂說:「雖然這兩種固定器可以防止牙齒左右移動,但由於並不能完全包覆牙齒,有臨床個案即使配戴了固定器,牙齒仍越生越長,有機會影響咬合和外觀。」 透明固定器能全面固定牙齒隨著隱形牙箍面世,固定器亦多了一個選擇—透明固定器。葉醫生說,透明固定器的外觀與隱形牙箍相似,其質地較硬,能將整排牙齒的上下左右包覆,防止牙齒左右「走位」的同時,亦可減低牙齒變長的風險,固定的效果較好。「配戴隱形牙箍最理想的時間是長期一直配戴,以永久保持箍牙後的最佳狀況,所以一般也會建議患者永久配戴固定器,每天最少八小時。」 箍牙後第一年牙齒最容易移位在完成箍牙的首年,由於牙腳仍然處於不穩定狀態,以「哨牙」個案為例,箍牙期間會將門牙推入,牙齒後方的牙骨會萎縮,前方牙骨則會增生。葉醫生說:「剛完成箍牙的第一年,患者自律地配戴固定器非常關鍵。 」葉醫生解釋,牙骨內的牙齒其實有一條條牙周纖維組織將牙齒拉住,當牙齒移動時,纖維組織就如「橡筋」般,將牙齒拉回原位。而且人體牙齒有「記憶」,年紀越大,牙齒的「記憶」時間越長,越容易走位,即使沒有配戴固定器一至兩天,牙齒已經會『走位』,肉眼看可能不明顯,但當戴上固定器便會感覺到比之前擠迫或有痛感,甚至不能配戴,如出現此情況應盡快求醫。 再箍未必可達最佳效果當牙齒已移位,輕微的話可以重新再訂造固定器固定輕微走位的牙齒,但如果情況嚴重,則有可能需要重新再箍。但葉醫生說:「即使患者選擇重新再箍,也不一定能做到之前預期的效果。例如患者箍牙前曾經拔牙或磨牙以騰出空間,當牙齒嚴重移位,空間和位置已經與最初的方案大相徑庭,需要由頭開始安排箍牙方案,而且未必能做到最佳的箍牙效果。」所以,葉醫生最後提醒箍牙後的人士,應自律配戴固定器,而且固定器有多種不同種類,各有不同成效、副作用及風險,患者應與醫生討論,再按個人情況包括身體狀況、病情、承擔能力等,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