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飛滋是一種復發性口瘡,是出現在口腔軟組織上的潰瘍。這些軟組織包括面頰、口唇和喉嚨的黏膜及舌面。飛滋是不會傳染的。
徵狀
飛滋會導致口腔黏膜腫脹。飛滋開始時是橢圓形或圓形的小泡,一天後其邊緣會變成紅色,中央則呈微黃或灰白色,並形成微凹的潰瘍。受到辛辣、鹹、酸等味道濃郁的食物刺激時,患者會更感飛滋疼痛,唾液也會增多。
飛滋的誘因
飛滋沒有明確的成因,但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 口部創傷
- 精神壓力
- 內分泌失調,例如荷爾蒙分泌不平衡
- 身體免疫系統失調
- 腸胃失調
- 維他命B12、葉酸、鐵質不足
- 配戴不合適的假牙
處理方法
飛滋一般會在7至14天內痊癒,若情況持續三星期以上或經常出現飛滋,就要約見醫生作身體檢查,以確定是否需要接受其他治療。如果飛滋是因配戴不合適的假牙所致,就該請牙科醫生把假牙調校或因應情況改配另一副假牙。
為免飛滋痛楚加劇,患者可參考以下方法:
- 刷牙時避免碰觸患處
- 避免進食粗硬、太熱或辛辣的食物
- 在患處塗抹由醫生或牙科醫生處方的藥膏以紓緩痛楚
預防「生飛滋」的方法
由於「生飛滋」的成因還沒確定,預防的方法只有盡量避免可能誘發飛滋產生的因素。

25
Jun 2020牙痛先至睇牙醫?
在香港這個先進的社會,原來定期檢查牙齒和洗牙的人並不多,反而大部份都是有問題或者牙痛才會看牙醫。大家有着不同的原因:如害怕看牙醫、經濟問題等,但原來最多人就是覺得牙痛才代表牙齒有問題,因而錯過了治療牙患的黃金時間。

04
Jun 2020【生一個孩子,壞一顆牙?】拆解準媽媽看牙的五大疑惑
1. 懷孕期間可以看牙嗎?懷孕期間發現有蛀牙怎麼辦? A: 大部份的牙科治療在懷孕期間都可以進行,不過最好選擇懷孕四至六個月,即胎兒比較穩定的時候進行。 不過準媽媽若真的需要接受較複雜的牙科治療,如根管治療、拔除阻生智慧齒等,應先諮詢產科醫生意見或盡量安排在產後進行,以免因療程複雜需時而感到不適。 2. 孕婦缺鈣會引致蛀牙嗎? A: 牙齒中的鈣質是以結晶狀態的方式存在,牙齒發育完成後,並不會參與身體鈣的代謝,胎兒的鈣質主要是來自媽媽日常的飲食,其餘則來自母親的骨骼,所以均衡飲食確保鈣的吸收還是很重要的。 3. 孕婦在懷孕時期照X光片會影響胎兒嗎? A: 一般來說,牙科X光片的輻射量很低,而且在影X光片的時候會有鉛製圍裙和使用感光速度最快的底片拍攝,可以保護孕婦及胎兒免受輻射的影響;而且牙科醫生只會在治療上有必要時,才會拍X光片,所以對胎兒的影響無庸顧慮。 4. 懷孕期間服藥會否影響胎兒的牙齒發育? A: 懷孕期第5至6週,胎兒的牙胚就開始發育。若孕婦在懷孕期間服食四環素 (Tetracycline),胎兒的牙齒就有機會在鈣化時因受四環素的影響而出現顏色改變。但由於牙科界早已近符完全停用四環素,孕婦見醫生時只需告知醫生已懷孕便可,無須過份擔心。 5. 服用治療牙患的藥物或麻醉藥會否影響胎兒的健康? A: 抗生素:一般而言,牙科用抗生素對孕婦來說是安全的,研究顯示部分牙科常用的消炎藥適用於孕婦,包括青黴素/盤尼西林(Penicillin),阿莫西林(Amoxicillin)及克林達黴素(Clindamycin)等。 止痛藥:牙科常用的止痛藥有撲熱息痛(Paracetamol)適用於孕婦,除了服用止痛藥外,牙科醫生還會為準媽媽作出適切的治療,從根源減輕痛楚,而非單靠止痛藥止痛。 麻醉藥:拔牙時所用的麻醉藥對身體是沒有不良影響的。雖然麻醉藥能夠進入胎盤,但是大部分口腔治療所需的麻醉藥劑量對孕婦而言都是安全的,況且胎盤能夠過濾大部分麻醉藥,故此孕婦無須對麻醉藥的使用有所顧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