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缺失容易導致牙槽骨流失,除影響面容及咀嚼能力外,亦可能導致未來植牙治療有困難。泓康牙科牙醫團隊以下將介紹牙齒補骨粉的功用,說明為什麼在植牙前需要這項療程。此外,我們將探討補骨粉手術過程及其術後注意事項,幫助大家了解術後如何護理傷口。若對價格有疑問,我們亦會說明補骨粉的收費方法,幫助你對這項治療有更全面的認識。

牙齒補骨粉的目的是什麼?

牙齒補骨粉主要用於填補因缺牙、牙周病或外傷導致的骨質流失,常用於植牙前或拔牙後的骨保存治療。牙槽骨若因缺牙或疾病萎縮,可能影響植牙的穩固性。補骨粉可減少牙齒骨質流失,維持骨架結構,確保鄰牙穩定,並促進骨細胞生長,以恢復牙槽骨的高度與厚度。

在替牙齒補骨粉的手術過程中,牙科醫生會將骨粉填充至骨量不足處,並覆蓋一層再生膜,使其與周圍骨組織融合並轉化為新生骨。初期癒合約需 1 週,完整骨質重建的療程則可能長達 1 年。為確保效果,建議於補骨粉後的 4 至 12 個月內完成植牙。[1]

什麼情況需要補骨粉?

牙槽骨是支撐牙齒的基礎,若骨質健康且穩固,通常無需補骨粉。然而,當牙齒出現以下問題導致牙槽骨脆弱或流失時,便可能需要透過補骨粉手術來刺激骨質再生,恢復骨量:

  • 長期缺牙未補,導致牙槽骨萎縮
  • 嚴重牙周病或牙肉長期發炎,導致牙肉組織及牙槽骨萎縮
  • 因外傷或手術導致牙槽骨缺損
  • 長期配戴假牙或牙橋,對牙床施加壓力,導致骨質流失
  • 顎骨結構或密度不足
  • 天生骨骼較薄或骨質不佳

3 大補骨粉手術方法

當牙槽骨因拔牙、牙周病或其他因素導致骨質流失時,補骨粉手術可幫助恢復骨量,確保未來植牙的穩定性。根據骨質流失的程度及部位,補骨粉手術收費各異,可分為以下 3 種主要方法:

牙槽骨保存術

當牙齒拔除之後,骨質就會開始流失,牙肉亦會隨之萎縮。為了防止惡化,牙醫會在拔牙後立即填補骨粉,並覆蓋一層再生膜,促進骨組織生長,為未來植牙手術保留足夠的骨量,確保植體穩固性。

骨增高術

拔牙後,牙槽骨會留下一個牙槽窩,隨著時間推移,牙槽的高度和寬度流失。為了穩固植牙結構並兼顧美觀,牙醫會在凹陷處補入骨粉並覆蓋再生膜,以恢復牙槽骨的高度、厚度與寬度,改善牙肉自然的輪廓,同時支撐植體。

鼻竇增大術

若患者若因上顎骨量不足或骨質較差,且鼻竇位置較低,導致植牙困難,則可通過鼻竇增大術解決。手術過程中,牙醫會在牙肉上切口,露出骨頭,並輕微抬高鼻竇底部,然後在底部空間填入骨粉,能有效避免植牙過程因骨頭太薄,造成植體穿孔,引發鼻竇炎等後遺症。[2]

不同種類的補骨粉如何收費?

補骨粉收費會因多項因素而不同,主要是骨粉用量及種類。牙醫生會根據牙槽骨狀況及缺損位置決定手術方法,包括單獨或合併使用不同術式。因此,補骨粉收費並無一定標準,建議諮詢牙醫。以下為兩種補骨粉種類及其收費概況:

自體骨粉

自體骨粉取自患者自身骨骼,生物相容性高,排異反應及感染的風險最低,其骨組織再生和癒合效果最好。然而自體骨粉補牙的收費較高,需由口腔頜面外科醫生評估情況是否合適。

合成骨粉

由羥基磷灰石和磷酸鈣等化學材料製成,雖然與異體骨和動物骨相比生物相容性高,且排斥反應風險低,不過合成骨粉不含生長因子,補骨粉收費亦是兩種骨粉之中較低。[3]

補骨粉注意事項

為了確保傷口順利癒合,牙齒補骨粉後須遵循幾個注意事項與護理指引:

  • 跟從醫生指示:按時服用牙醫開立的抗生素與止痛藥是補骨粉術後注意事項中最關鍵的一環,有助於預防細菌感染並緩解術後不適。
  • 避免刺激性清潔:術後當天不建議使用漱口水,以免刺激補骨部位;刷牙時亦應避開傷口。
  • 冰敷消腫:術後 2 天內冰敷降低發炎紅腫情況,之後可改為熱敷,加速血液循環,促進患處恢復。
  • 調整飲食習慣:術後應避免進食過燙、辛辣或刺激性食物,以流質與高蛋白飲食為主,但應避免使用飲管,以免吸吮動作造成口腔壓力過大。
  • 避免劇烈活動:補骨期間建議避免劇烈運動或提重物,以免引發出血,是補骨粉後不可忽視的注意事項。
  • 戒除不良習慣:術後應避免吸煙與飲酒,這些習慣會干擾傷口癒合與骨融合,影響補骨效果。

植牙前是否需補骨粉 歡迎諮詢泓康牙科

以上說明牙齒補骨粉的目的、手術方式及注意事項,幫助你了解補骨粉對於植牙的重要性,以及補骨粉收費的標準。若你正考慮進行植牙,歡迎聯絡我們的牙醫,了解更多相關的資訊。

參考資料:

1. Cleveland Clinic – Dental Bone Graft

2. NYC Dental Implants Center – Bone Grafting Techniques

3. Dr, Jason Augustine DDS – Types of Bone Grafts Used in Oral Surgery

免責聲明

本網站資訊旨在提供一般牙科知識以助公眾理解治療程序的性質及潛在影響,不構成個人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方案,亦不可代替註冊牙醫專業判斷。所有治療方法均有特定適應性、風險及限制,其適用性需經臨床評估,內容不暗示任何技術或機構之絕對優越性。閣下有權根據個人需求參閱香港牙醫管理委員會註冊名單選擇合適服務提供者。